首页  >  行业资讯 >> 医疗康健 >> 2023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2023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研究报告

文章泉源:pg电子咨询整理 作者:pg电子咨询整理 阅读量:363 宣布时间:2023-05-31

第一章 行业概况

互联网医疗行业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手艺为手段(包括移动通讯手艺、云盘算、物联网、大数据等)  ,与古板医疗康健效劳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康健效劳业态的总称。其主要提供功效包括医疗内容、在线诊疗、在线购药、疾病治理等。

互联网医疗平台提供的效劳贯串了住民诊疗需求的全旅程  ,用户使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前三大缘故原由包括:患病知识信息获取、网络购药、在线问诊效劳  ,占比划分为62.2%、52.3%、50.0% ;チ搅颇谌莸纳嘎首罡。

互联网医疗自2014年最先履历了导入期、瓶颈期和回暖期  ,2020年新冠疫情成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生长的催化性事务  ,带来了行业拐点  ,成为互联网医疗二次腾飞的助推器。

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手艺生长

2.1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普遍普及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通俗公共难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准确判别信息的价值 ;チ搅破教ń峁鼓谌萦  ,集成多方专业数据库及医生资源  ,资助用户筛选优质的医疗内容  ,逐步成为公共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目今  ,内容型平台和效劳型平台为互联网医疗用户获取医疗内容的主要渠道。

以平宁静医生的在线医疗营业模式为例  ,商业模式是向企业(B端)或小我私家(C端)提供线上问诊效劳。

1)2B效劳协议及2C付费会员产品是收入的主要泉源  ,用户包括投保人、企业员工及其他小我私家用户。2B效劳协议:与平安寿险订立的效劳协议(SLA)  ,在平安金管家APP中以插件的形式为平安寿险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效劳  ,并向平安寿险收取牢靠用度。

2)2C付费会员产品:包括就医360、私人医生等。

3)就医360是面向更普遍的人寿包管及医疗包管投保人提供按年收费的效劳  ,2018年效劳包管会员超100万  ,孝顺收入超2亿人民币  ,阻止2019年  ,累计效劳会员超200万。

4)私人医生为家庭提供一对一专属私人医生效劳  ,推广初期主要接纳2B2C模式  ,与金融、通讯等行业大企业相助  ,借助企业重大的用户基础和渠道  ,获取付用度户。私人医生也面向小我私家用户开放  ,分为标准版、儿童版、尊长版。

5)非会员在线问诊是流量入口  ,现在收入孝顺较小  ,免费问诊咨询约占总咨询量的80%。

平宁静医生的营业特点是在线问诊以康健咨询为主  ,康健咨询量占总问诊量约50% ;免费咨询占绝大大都  ,免费咨询占总问诊量约80%。自有医生团队+AI协同效劳问诊量快速增添:阻止2019年底  ,自有医疗团队医生的数目凌驾1400个  ,单个医师本钱约为每年30万人民币  ,医师平均流失率不到5% ;在线问诊咨询中95%咨询都是由AI辅助的自有医疗团队完成。

关于平宁静医生的估值  ,主要参考美国最大的远程医疗公司TeladocHealth的估值。我们以为中国在线问诊的市场未来的市场规模相比美国更大  ,凭证VerifyMarkets的数据  ,预计美国在线问诊市场规模在2022年抵达35亿美金  ,而预计中国在线问诊市场在2022年将抵达513亿人民币。

2.2手艺生长

1)移动端生长增进医疗内容撒播:移动互联网的生长使得人群获取医疗内容的渠道越发便捷  ,撒播形式越发多样化。

2)新兴手艺与医疗团结:政策增进之下  ,云盘算、大数据、AI等底层手艺与医疗场景团结  ,手艺助力挖掘人群的潜在需求  ,使得医疗内容的选题更具针对性  ,内容生产更为高效。

3)针关于用户在搜索医疗内容时遇到的问题  ,专业互联网医疗内容平台的手艺、团队升级  ,使得内容在设计、制作、撒播、反响等各环节上均获得优化  ,内容的权威与精准性获得提升  ,用户使用平台的痛点逐步获得缓解。

4)医院效劳由于低频、实体、公共品的特征  ,生长互联网医疗需要与实体医疗机构细密协作  ,通过自建清静台相助两种线上模式增强远程医疗笼罩面和可及性。公立医院自建线上医院有利于对互联网医院认可和线上就诊渗透率提升 ;平台线上医院有利于效率提升和优化治理。生长偏向:线上承接实体医院  ,提供远程医疗和复诊效劳  ,突破地区壁垒  ,实现小我私家就诊全周期康健治理。

2.3政策羁系

行业主管部分及治理体制

线上医疗国家卫健委有响应的要求  ,天下都要有统一的规范  ,各地建设起了互联网羁系平台。

相关政策

国家互联网医疗政策是行业生长的焦点催化剂。2019年8月至今  ,增添医保支付端和开放供应端(网售处方药、互联网医院牌照)  ,为互联网医疗生长模式提速 ;チ搅普策麋集出台  ,完善了“医”、“药”、“险”基础闭环政策系统。

2019-2020年行业重磅政策频出  ,工业纵深生长:

铺开网售处方药:2019年12月  ,新药品治理法施行  ,仅榨取特殊药品通过药品网络销售  ,开放网售处方药。

试点医保支付:2020年2月  ,将切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效劳纳入医保支付规模  ,可通过定点零售药店直接结算  ,支付标准按统筹地区划定的医保政策  ,支持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具电子处方、诊疗费、药费的在线医保直接结算。

互联网医院牌照:2020年3月  ,开放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具电子处方、开通医保结算 ;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提出可举行互联网首诊。

第三章 行业驱动因素剖析

内容型平台营业向在线医疗效劳延伸。平台在获取内容授权流量收入的同时  ,拓展在线问诊、医药电商等收入。文章以为  ,互联网医疗内容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1年预计为302.8亿元  ,2025年市场规模将扩增至625.7亿元。其中  ,2020年受疫情影响  ,医药企业的营销预算缩减  ,医疗内容授权流量收入下降  ,而在线问诊和医药电商收入增添。

驱动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手艺立异

为了阻止政策的不确定和模式的不明晰  ,我们以为  ,未来互联网医疗的生长可以跳出远程诊疗古板营业  ,向大康健治理模式转型  ,以诊疗为焦点营业并向外延伸  ,从“有病治病”的被动医疗模式转变为国民自动举行大康健治理。

2)政策助力

医药流通由“多票制”向“两票制”演化。已往医药在B端流转接纳“多票制”  ,药品从厂到医院/药店的历程中  ,需履历多层经销商流通  ,冗杂的分销模式抬高药品本钱  ,同样使得分销流程的治理与药品流向的追踪难度加大。

2017年1月  ,政府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验意见(试行)的通知》  ,标记着“两票制”正式落地。在“两票制”流通模式下  ,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  ,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  ,大幅镌汰药品从药厂到医院的流通环节。

“一票制”现在处于萌芽阶段  ,“一票制”指药品从药厂抵达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医院和药房)历程中  ,仅开一次发票  ,省去中心署理商家  ,药厂货款直接对接医 ;鸾崴。

2019年11月  ,国务院宣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刷新向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刷新履历的通知》  ,提出推进医保经办机构直接与药品生产或流通企业结算货款这一模式 ;2020年2月  ,国务院宣布《关于深化医疗包管制度刷新的意见》  ,同样提出推进医 ;鹩胍揭┢笠抵苯咏崴。

“一票制”最终推广  ,古板经销商的角色将完全消逝  ,B2B平台或成为药品生意双方信息果真与相同的唯一场合  ,B2B医药电商的主要性进一步提升。

3)公共接受

用户对互联网医疗平台信托度低是制约行业生长的要害因素之一。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催化下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价值凸显  ,提升了公共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认知和各平台流量  ,提高用户粘性  ,并推动行业用户逐步渗透。

第四章 行业竞争情形剖析

4.1竞争剖析

平台结构医生端内容  ,更有利于聚拢医生资源

互联网医疗行业竞逐者一直。只管医疗内容平台具备医生、用户、内容资源  ,相关于大都企业已更具互联网医院的拓展优势  ,但医生是平台生长的焦点竞争力  ,也是平台较难维护的资源。

其中  ,少量内容平台同时结构医患两头内容  ,如快速问医生与丁香医生等  ,积累了百万医务资源。为平台的内容与效劳运送专业医生  ,更有助于在线医疗营业的生长。凭证pg电子咨询调研数据显示  ,使用在线问诊效劳时  ,用户对结构医患两头的平台的选择意愿较其他内容型平台高。

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与国际较量

1)政策方面

商保维度:相比于美国高度市场化且占有举足轻重职位的商保医疗系统  ,中国的自费医疗支付过半  ,商业包管渗透率极低。2019年  ,住民自费医疗支出占比50%  ,商业包管支出占比仅5.6%。商保的职位可见一斑  ,自然也无权力无激励推广互联网医疗  ,推动生长。

时间维度:美国18世纪就提出“医药分业”的看法。2002年Teladoc建设  ,2003年就进入高速生长。但中国的互联网医疗政策导向恒久不明确  ,2018年才走向清朗  ,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医疗仍在起步阶段  ,时间线上远远落伍。

力度方面:相比于美国18世纪就提出“医药分业”的看法  ,并直接划定医师仅有诊断权和处方权  ,但无调配处方权  ,中国在2009年才推出新医改政策  ,同时由于过往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的医护职员获得的收益与劳动支付不匹配  ,以是缺乏利益赔偿机制  ,配合意愿极低。从数据上来看  ,中国药品销售的二八名堂并没有爆发实质性转变(7年提升3.3%)。

2)收入结构方面

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目今阶段难以挣脱古板电商模式。

以药养医下医保滥用  ,线上医保支付无法铺开。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挂号费极其低廉  ,中国患者未养成为医生劳动付费的习惯  ,导致医院以药养医、太过医疗  ,此时若铺开线上医保支付  ,将会导致医保资金大宗流失。

互联网药企医药不分家  ,极其依赖药品收入:阿里康健靠近97%的收入来自卖药  ,互联网医疗的收入撑不起收入结构。

付费结构差别极大  ,以中国互联网医疗的龙头平宁静医生为例  ,订阅收入占比仅13.5%  ,中国消耗者的付费习惯远未养成。

4.2中国企业主要加入者

第一类:专注在线医疗  ,平宁静医生、微医。

第二类:专注医药电商  ,京东康健、阿里康健。

第三类:支持医院主导互联网医疗的古板医疗IT厂商  ,卫宁康健、创业慧康。

阿里康健

是阿里巴巴集团“DoubleH”战略(HealthandHappiness康健与快乐)在大康健领域的旗舰平台  ,是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控股的公司之一。依附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物流、大数据和云盘算等领域的优势  ,阿里康健以用户为焦点  ,全渠道推进医药电商及新零售营业  ,并为大康健行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周全解决计划  ,以期对现有社会医药康健资源实现跨区域的共享设置  ,同时在包管专业清静的基础上  ,大幅提高患者就医购药的便捷性  ,知足消耗者对康健生涯方法的追求。

现在  ,阿里康健开展的营业主要集中在医药电商及新零售、互联网医疗、消耗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

平宁静医生

平安康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平宁静医生” ;股份代码:01833.HK)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康健效劳平台  ,致力于构建专业医患相同桥梁。

公司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020年7月获准纳入恒生科技指数。现在  ,公司融合了HMO康健治理、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效劳的整体商业模式  ,秉持“省时、省心、省钱”的价值主张  ,为用户提供有温度的医疗康健效劳。

京东康健

京东康健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医疗康健营业的子集团  ,也是医疗工业链数字化刷新的领跑者  ,公司致力于打造以医药及康健产品供应链为焦点  ,医疗效劳为抓手  ,数字驱动的用户全生命周期全场景的康健治理企业。

京东康健以国民康健为基础  ,充分整合企业资源  ,施展优势能力  ,以用户和患者为中心  ,一直助力推动医疗康健事业的立异生长  ,提供越发易得、便捷、优质和可肩负的医疗康健产品与效劳  ,资助人们享受更有品质的康健优美生涯  ,致力于成为“全民首席康健管家”。

4.3全球主要竞争者

Teladoc Health

Teladoc Health是美国远程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  ,建设于2002年  ,从电话远程问诊效劳提供商生长为数字医疗巨头。

Livongo

营业基调:专注慢病治理领域  ,通过2B2C的商业模式  ,使用硬件检测+人工远程指导提供效劳。配景:慢病治理领域历史最大IPO规模的企业  ,2019年7月25日于纳斯达克上市。营业生长:Livongo营业履历起源探索、富厚计划、强化相助三个阶段  ,现在形成主营电子康健治理  ,针对差别场景提出种种解决计划。

第五章 未来展望

医疗内容的质量问题一连引发政策羁系关注。同时  ,用户关于平台的专业性  ,尤其是医生的权威性  ,要求也有着较高期待。对此  ,政策和企业将发力  ,促使医疗内容的权威性将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政策激励专业医生自动加入康健科普  ,从源头控制内容质量。另一方面  ,政策和企业将对医疗内容的羁系将增强  ,保存误导性的内容将被逐步“净化”。

医疗内容行业竞争加剧  ,更多内容型平台将强化其在线诊疗能力行业处于成熟阶段  ,竞争加剧。当条件供医疗内容的企业较多  ,而搜索引擎平台  ,如:百度、字节跳动等也在构建自身的医疗内容能力。同时  ,行业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提升  ,医生的权威性、内容的周全性等构建了竞争壁垒  ,互联网内容行业竞争将逐步加剧。

多项政策利好互联网医疗提供在线诊疗与购药效劳。且pg电子调研数据显示  ,内容用户关于在线诊疗和购药的付费意愿较好  ,利好互联网医疗效劳的生长。

因此  ,内容型平台将施展自身用户、医生、内容等资源优势  ,强化在线诊疗、医药电商等能力  ,希望争取企业的第二增添曲线。然而  ,平台步入新的领域也需攻克医生运营、诊疗履历缺乏等挑战。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
【网站地图】【sitemap】